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笛子艺术网 主页 资料馆 笛坛人物 文化名人 查看内容

《岁月流金——写在林谷珍先生古稀寿辰之际》 文/文琴

2023-1-3 21:1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317| 评论: 0|原作者: 文琴|来自: 笛子艺术网

摘要: 林谷珍老师(摄影:谢旭鸣先生)林谷珍,琴园国乐团团长,两岸传统文化艺术交流大使,笛箫制作家。2016上海高校高峰高原新型学科专业(课程)民乐管乐团队专家。林谷珍于1980至1995年间从事国乐器的制作研究及改良。 ...

林谷珍老师(摄影:谢旭鸣先生)

林谷珍,琴园国乐团团长,两岸传统文化艺术交流大使,笛箫制作家。2016上海高校高峰高原新型学科专业(课程)民乐管乐团队专家。林谷珍于1980至1995年间从事国乐器的制作研究及改良。1995至2011年于台北音乐厅策划并导聆二十二场“中国竹笛名家名曲”系列音乐会,有系统地记录、建立和出版当代笛坛名家的影音资料。多次应邀至北京、上海、杭州、无锡、西安、兰州、成都等内地城市以及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各地导聆笛、箫、二胡、古琴、琵琶等不同型态的音乐艺术活动。

林谷珍老师自叙

      从初中二年级(1966年)在家兄林谷芳先生启蒙下开始吹笛,国立艺专(夜)时期(1977年-1980年)随陈胜田老师习笛,1995年-2011年前后16年间,在国家音乐厅制作导聆演出22场竹笛名家音乐会,这一路行来从习笛、吹笛到制笛,推广传承笛艺,与这位竹君子相交已过半世纪,虚心劲节不折腰,“坦荡如君”是我的修身处世哲学。

      “诤友当前若明镜,不悔余生似浮云。”笛缘殊胜,特志之。”


正文
《岁月流金——写在林谷珍先生古稀寿辰之际》 

2022年10月30日,看到马迪老师发的信息,才惊觉原来10月28日是林谷珍老师70岁生日。

一晃眼,人生已逾70载,林谷珍老师思绪万千,留下本文开篇的感慨。

通过马迪老师的搭桥,有幸结识到林谷珍老师。想到正是林老师古稀寿辰之际,很多事情自然浮现,想分享给朋友们听。

一、林老师与中国竹笛名家名曲音乐会系列


在琴园国国乐团成立后,喜爱笛乐和传统音乐艺术的林谷珍先生在内地开始了拜访音乐艺术家之旅,尤其是非常有实力的笛家,因此也看到和了解了很多优秀的笛家,萌发了想邀请他们到台湾演出、把内地的精彩笛乐展现给台湾民众的想法。于是,从1995年-2011年间,林老师进行了为期长达16年的笛乐传播的马拉松,近30位当时的实力派竹笛演奏家、22场音乐会、22场CD/VCD/DVD的记录,汇成了一部《中国竹笛名家名曲系列音乐会二十二场》专辑,这部专辑是中国笛史、中国民乐史上非常重要、宝贵的资料,对中国民族管乐、民族音乐行业影响深远。但很少有人知道,为了音乐会系列地顺利举办,林老师把自己的房子卖了进行补贴。遗憾的是,二十二场音乐会专辑只出版了十几场,还有几场因为条件所限而暂未出版。

图片
琴园《中国竹笛名家名曲音乐会系列》相关照片,摄影:谢旭鸣先生

图片
第一场:1995年5月19日  杜如松 《笛声吹向水云间》
图片
第二场:1997年5月10日  李镇《笛韵唱心声》
图片
第三场:1998年11月18日 俞逊发《玉笛飞声》
图片
第四场:1999年11月21日 詹永明《玉树临风笛里情》
图片
第五场:2000年5月6日  赵松庭/ 戴亚/ 杜如松《笛艺春秋》

图片
第六场:2000年11月2日 李镇《草原牧笛》
图片
第七场:2001年5月23日  张维良《龙笛凤箫话古今》
图片
第八场:2001年11月14日 马迪/ 张延武《长安笛韵》
图片
第八场:2001年11月14日 马迪/ 张延武《长安笛韵》
图片
第九场:2002年6月2日 陆春龄/ 胡结续《苍龙吟》
图片
第九场:2002年6月2日 陆春龄/ 胡结续《苍龙吟》
图片
第十场:2002年12月8日  曲祥/ 孔庆宝《沂河欢歌百鸟引》
图片
第十一场:2003年11月29日 马迪/ 张延武《秦川风情》
图片
第十二场:2003年9月27日 詹永明/ 张维良/ 戴亚/ 杜如松/ 冢本平八郎《松庭流芳》
图片
第十二场:2003年9月27日 詹永明/ 张维良/ 戴亚/ 杜如松/ 冢本平八郎《松庭流芳》
图片
第十二场:2003年9月27日 詹永明/ 张维良/ 戴亚/ 杜如松/ 冢本平八郎《松庭流芳》
图片
第十二场:2003年9月27日 詹永明/ 张维良/ 戴亚/ 杜如松/ 冢本平八郎《松庭流芳》
图片
第十二场:2003年9月27日 詹永明/ 张维良/ 戴亚/ 杜如松/ 冢本平八郎《松庭流芳》
图片
图片
第十三场:2004年9月4日 曾永清/ 王次恒/ 戴亚《一声横玉远穿云》

图片图片
第十四场:2005年5月14日  涂传耀/ 邬满栋《春风拂柳笛三弄》
图片
第十五场:2006年4月26日  王次恒《闲情一曲赋春风》
图片
第十六场:2006年10月29日  孔建华/ 高明/ 荣政《横吹铜笛苍龙声》
图片
第十七场:2007年6月15日  张永发/ 罗守诚《傲雪苍松江河情》
图片
第十八场:2007年12月1日  易加义/ 余占友《川江笛韵黄山情》
图片
第十九场:2008年12月21日  蒋国基/ 荣政《水乡船歌秋思曲》
图片
第二十场:2009年11月28日  王铁锤/ 李镇《铁笛声长曲未终》
图片
图片
第二十一场:2010年10月24日  杜如松《溪花禅意》
图片
第二十二场:2011年8月7日  孙永志/朱文昌《春山采茶遐方怨》

二、林老师与琴园国乐团


1988年,林老师创建了琴园国乐团。团员是台湾优秀的青年国乐演奏家,人来人往,人往人又来,数度变迁,终于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编制、有一定规模、高水准的专业团队。之后随着艺术总监李彤老师的加入,艺术活动的足迹也更加广泛。奏的经典版本,也获得他们的一致好评。

2001-2013,琴园国乐团多次被台湾有关文化机构评选为“优良演艺团队”及“发展扶植团队”。2013-2017获被台湾有关文化机构评选为“优良发展级团队”。1995-2011年,于台北举办二十二场“中国竹笛名家名曲系列”音乐会,邀请大陆笛坛数十位国家一级演奏家来台交流,有系统地记录及出版影音光盘。留下了演奏家们诸多经典!琴园国乐团高水平的伴奏,也赢得了合作者们的一致好评。

2011年,林谷珍老师带领琴园国乐团创建并演绎崭新的国乐演出形式——寓教于乐、雅俗共赏的《说书人音乐剧场—大唐盛世‧李謩传奇》,收获佳评如潮。2011-2019年间,琴园受邀在海内外演出达数十场。2012年,琴园推出跨界演出《当西方遇见东方‧皮亚佐拉的四季情缘》,2014年2月应海德堡大学之邀于德国、瑞士巡演9场。2015年《说书人音乐剧场—大唐盛世‧李謩传奇》入围台湾有关文化机构“传统艺术金曲奖”最佳传统表演艺术影音出版奖。2016年推出一场穿梭千年的声音奇想——《隐居》·《庄周梦蝶》音乐会。

《说书人音乐剧场——大唐盛世•李謩传奇》海峡两岸巡回演出数十余场,获得观众一致好评,并于2015年入围台湾「第26届传艺金曲奖——最佳传统表演艺术影音出版奖」,2015年7月11日下午,琴园国乐团团长林谷珍先生与琴园艺术总监李彤女士领奖。

琴园国乐团有一位摄影侠,他是谢旭鸣先生。琴园国乐团的多场活动,尤其是中国竹笛名家名曲音乐会系列的演奏家们的艺术照片、演出照片,都出自这位大侠、大师之手。这些高质量、记录人物神韵的精彩照片深受这些演奏家们的喜爱、被频繁用于各种宣传场合。现在流传甚广的赵松庭及俞逊发、马迪等老师的经典照就是出自其手。

琴园国乐团摄影侠:谢旭鸣先生

谢旭鸣先生部分琴园相关摄影作品:
......

2018年,琴园国乐团建团三十周年之际,举办了声势浩大、专家阵容强大的“台湾首届国际笛管艺术节”,特聘中外笛管乐专家和数百名参赛选手汇聚台北,度过紧张而欢乐的笛乐时光。为了竹笛大赛公平,林老师使用了“围幕评分”方法,让很多人称道并至今记忆犹新。“围幕评分”是指工作人员用高高大大的深色幕布把评委们围起来,使评委们和选手们互不可见,评委们仅凭耳朵听台上选手们的演奏来进行评分。可见选手们的奖项实至名归且含金量极高。笛管艺术节的“群英会”竹笛名家名曲高品质音乐会给所有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图片
图片

琴园三十首届台北国际笛管艺术节的“群英会”竹笛名家音乐会

琴园国乐团成立三十周年之际,行业内外专家、友人、粉丝、团体机构等,纷纷录视频、写贺词或文章,为琴园、为林老师送上真挚的祝福。

三、关于林老师导聆

每场艺术活动邀请林谷珍老师做导聆时,他虽然有提前做功课,但活动正式开始后往往是脱稿铺陈,对他来说,导聆词仅仅介绍是不够的,还得包含背景、故事文化、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力求360度传递曲目与演奏者的情感,这既丰富了艺术活动的内容,也丰满了艺术活动和演奏者的形象,大大提高了艺术活动的文化含量与档次。某次大型笛箫艺术节开幕式音乐会,由于现场是在一个较大型体育场,三面观众。人多,稍稍有点嘈杂,林老师依然侃侃而谈、用心导聆。音乐会后,有乐友劝林老师:“林老师,您其实可以不用介绍那么多,不是所有人都能听懂。”但林老师却认真地回答:“(这个曲目)如果我好好讲解引导聆听,那可能有助于提高一些观众对当前曲目的审美和知识获取量。”

“导聆”一词的在内地熟知度越来越高,跟林谷珍老师参加活动时的推介使用有深切的关系。以前内地把音乐会主持人都称为“主持人”,现在笛管乐音乐会主持人,大都称为“导聆”。

四、林老师的“林谷珍制笛工房”


林老师不仅是一位团长,他还是一名出色的笛箫制作师。1966年,林老师在其兄林谷芳先生的启迪下,开始吹笛,后又拜师陈胜田先生学了四年竹笛演奏,再涉猎笛箫制作,成立了林谷珍制笛工房,笛箫制作经验积累迄今已数十载。

林谷珍先生吹笛

他是首位采用电脑数位钻孔机及使用激光雕刻机的笛子制作师。承续赵松庭老师注重温度、频率音准问题,采用“随温定音”来制笛,这样能较适切解决南北方地域温差过大与室内音乐厅与户外场地演奏时,笛子音高变化而造成与协、伴奏乐器的和谐问题。

订林老师的笛子时,需求会被详细记录(标准音高及使用场地温度),然后慢工细活、精雕细琢地完成制作。他所研制而独具特色的佛经微雕笛及亲笔书法笛,力求使用时是乐器而摆置时是艺术品,坚持“笛艺不离文化”的理念。

林谷珍老师制作的书法笛

“艺海无涯,虚心前行。”欣闻林老师在年近70岁之时,对笛箫制作的音准、音质、音色及共鸣方面均有了新的感悟、收获和进步,他的高兴之情几乎溢出屏幕。林谷珍老师制作的笛、洞箫、南箫等乐器深受笛箫专业老师、乐团笛管乐手、乐迷们的喜爱。

五、林老师的艺术才华和审美

《说书人音乐剧场——李謩传奇》这部剧从立意、选材、编剧、创意等,都展现了林老师的艺术追求。一部剧通过说书人讲解、串联的方式,讲述了唐代吹笛圣手李謩吹笛的故事,告诫众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融合了各种艺术跨界合作,比如书法、绘画、太极、歌乐、器乐演奏等,让人很惊艳。后来的《说书人音乐剧场——风华大稻埕》则是和《龙须沟》一样,通过对“大稻埕”发展变迁的故事,展示了台湾的风土人情。2015年,《说书人音乐剧场——李謩传奇》入围台湾「第26届传艺金曲奖——最佳传统表演艺术影音出版奖」。

林老师的书法作品很雅致,字如其人,清、净、俊、直,如兰花般幽香,亦如竹子般正直。琴园每场活动的海报,包括中国竹笛名家名曲系列的每场音乐会主题,都是林老师的笔墨。林老师人也随和,每到一处参与活动,若有求合影与挥毫,都广结善缘!


六、林老师独具慧眼的格局与魅力 

三十多年前林老师透过西安音乐学院元修和及梁欣老师等,告知当时大陆笛坛的发展现况,惊觉到笛坛前辈宗师及名家的逐渐凋零是乐界的一大损失,须即时抢救,保存他们的影音资料应是当务之急,且两岸突实质上也需良性的音乐文化交流。在此想法萌发后,觉得应该和时间竞跑,要在最短时间内有一番作为;于是费时16年,一场场记录这些笛艺宗师及名家的“中国竹笛名家名曲系列”音乐会于焉诞生。

俞逊发及曾永清老师生前均对林老师说道:“没想到在笛坛发展纷乱低迷之下,你能从汇集名家名曲的角度切入,非常有意义。”陆春龄、赵松庭、孔建华、胡结续等宗师前辈也亲口赞誉:“这事林先生功德无量啊!”

1989年林谷珍在上海拜访俞逊发先生(左)

1990年林谷珍在杭州拜访赵松庭先生(右)

林老师除了日常工作还安排时间做公益,他带着儿子林小枫,经常往返两个多小时,在桃园郊区的观音经典书院,教孩子们吹笛,在朴实雅致的传统三合院,听到他们稚嫩的声音诵读国学经典,看着他们光着脚丫在操场上奔跑追逐,吹着掠过秀美田园的风,如世外桃源般的自由纯净,林老师感到很惬意。

林老师携儿子林小枫在桃园观音经典书院教孩子们吹笛

有感于林老师的竹笛精神与导聆的个人魅力,他积聚了许多喜欢他和琴园的朋友和粉丝,一有机会朋友们就促成、邀请林老师携团队来内地、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文艺界导聆及展演。林谷珍老师和琴园还吸引了很多忠实志愿者,如名闻两岸圈内的陈绍箕先生(陈大爷),数十年来多次参与琴园海内外的大小活动,其他如一有琴园活动就帮忙宣传及推广票务的金玲老师,共事多年的助理香兰,为琴园三十周年撰写发自肺腑文章的杨伟杰等等,等等。

图片
赵松庭大师与林老师

图片
马迪先生与林老师
图片
张维良先生与林老师
图片
德国现代派长笛演奏家Wolfgang Wendel与林老师


图片
陈绍箕先生(陈大爷,左一)与胡志厚先生握手

图片
赵松庭大师与香兰
图片
金玲老师(右三)与琴园

图片
林老师与杨伟杰先生

图片
珍贵合影

......

 而今,疫情肆掠,两岸文化交流活动暂不像从前般乐观。已70岁、华发渐增的林谷珍老师与笛为伴,每日制作笛箫、喝茶赏乐、指导工作、关心时局和笛界的发展,时不时还种点果蔬。儿子林小枫为青年笛乐即兴演奏家,已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女儿林晓庭打造的“林舍文化”多元艺文场域也已具雏型,这让林老师稍感欣慰! 

 林老师还养了一只狗,是琴园的团宠,可爱机灵。它的名字叫“小白”。 

 不才拙笔,管中窥豹,有待进一步挖掘和传递林谷珍老师可贵的民族音乐精神和高尚智慧的人格魅力,以及他与笛相伴逾半载、带领琴园国乐团记载研究的艺术成果。向林谷珍老师和琴园国乐团致敬,并送上满满的祝福! 岁月流金,愿悠扬笛乐相伴,天长地久。 


文/笛子艺术网主编:文琴 
2022年10月31日 
于湖南长沙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